一、双特异性抗体
双特异性抗体(Bispecific antibodies,简称BsAbs)能够同时靶向肿瘤细胞或肿瘤微环境(TME)上的两个表位,通过产生协同作用来提升治疗效果,是下一代治疗性抗体的典型代表。
目前,人们正在研究越来越多的针对癌症治疗的不同类型的bsAbs。这些类型包括双靶向抑制剂,其作用于不同水平的肿瘤增殖、血管形成和转移;以及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、T细胞结合器、双特异性自然杀伤细胞接合器(NKCE)和先天免疫细胞接合器。其他类型还包括双特异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CPI)、共刺激bsAbs和融合蛋白、具有联合检查点抑制和共刺激特征的bsAbs、在肿瘤微环境(TME)中特异性激活的bsAb,以及将过继T细胞治疗和治疗性抗体相结合的新方法(如图所示)。
二、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现状
目前,有300多项临床试验涉及200多种不同的双特异性抗体分子,其中约75%用于治疗实体瘤,25%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。有10种bsAb药物已被批准用于癌症治疗,其中9种在美国和/或欧洲获得批准,cadonilimab在中国获得批准。到目前为止,临床中开发的很大一部分bsAbs已经处于后期阶段(II期和III期)。另外,可以发现,治疗实体瘤的bsAbs主要由免疫调节剂主导,包括双CPI(约45%)和TCE(约33%),其次是靶向双途径、ICEs和ADC的bsAb(如图所示)。
三、双特异性抗体的作用靶点组合
四、未来发展趋势
bsAbs领域最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,然而,由于癌症的异质性和适应性,这些方法不太可能成为通用的癌症免疫疗法。相反,未来的研究将侧重于定制化的抗体疗法,并通过与其他方法组合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。预计具有多种特异性的抗体疗法将在四个领域增长:针对特定肿瘤相关RTK的bsAbs、高选择性的bsADCs、双特异性PROTAC以及多特异性抗体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用。特别强调了与T细胞疗法(如TCEs或CAR-T细胞)的结合,强调了鉴定高度肿瘤选择性抗原的重要性,以及提供双检查点抑制和/或互补共刺激信号以维持T细胞反应。此外,还提到了促进继发性免疫反应的重要性,以及通过改进的诊断方法和新的开发范式将bsAbs和多特异性抗体疗法应用于早期患者,以实现治愈癌症的目标。